close

  專訪北京昊天智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孫尚志:
  “捨得”間看“發展商”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關鍵作用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不少城市面臨著“該建什麼和如何建?如何投資和回收?建設質量進度如何保證?以及如何發揮建設效能?”的問題。為此記者專訪了北京昊天智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孫尚志。他認為,智慧城市建設開展以來,已有眾多城市啟動建設,更有眾多廠商參與,但大多智慧城市項目還停留在數字城市和城市信息化建設的簡單延伸,建設模式還多為“集成思維”和“招商引資思維”之下的孤島建設模式,完全沒有真正智慧城市的內涵。雖然所有取得試點城市資格的城市均做了頂層設計,但存在“千城一律”的現象,還有許多城市被項目公司引導為“項目導向的智慧城市”,難於發展和建設。
  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捨近求遠、舍大求精”的“智慧城市發展商”公司,真正站在城市的立場,以“市長的視野、企業的視角、百姓的感受”運作,放棄短期利益,關註城市長期可持續發展。發揮企業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關鍵作用,是當前智慧城市建設的成功之道。
  作為國內擁有完整智慧城市綜合運行平臺企業和大量城市項目建設經驗的公司,北京昊天智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發展商”和“智慧化服務商”的思維,定位為“服務於國家新四化建設,專註於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的解決方案和智慧化服務商”,公司通過提供“中立前瞻的規劃和咨詢、高度可行的頂層設計、可控合規的投資融資服務、規範精細的項目建管服務以及建成的智慧城市項目的系統運維和運營服務”等核心業務創新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服務政府、服務企業、服務百姓。
  “捨得”成為未來智慧城市建設關鍵詞
  我國智慧城市創建以來,大批的“系統集成商”,為智慧城市的建設作出了貢獻,但關註眼前利益和近期效果的集成項目建設,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反而加劇了“城市信息孤島效應”,智慧城市更需要以民生需求和城市綜合經營管理為基礎的可持續發展方式。需統籌規劃,跳出項目思維,站在全局發展智慧城市,需要“發展服務商”模式。
  作為承載城市可持續發展運行的智慧城市建設的“先行者”之一,孫尚志說,公司基於對智慧城市和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服務的深刻理解,儘管自身有著強大的系統集成經驗和能力,但使命感要求他感到比拿幾個集成合同更重要的是,在助力城市政府通過創建智慧城市,實現城市可持續性發展的過程中,實現公司發展壯大。
  孫尚志表示,作為“智慧城市發展商”,公司在運作智慧城市建設時,始終堅持“舍近得遠、舍大得精”經營原則,放棄眼前的可觀集成項目建設的短期利益,選擇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共同發展,通過幫助政府創建和管理智慧城市體系,與城市共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公司不直接參与智慧城市的項目建設,而是在幫助政府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協助打造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發展土壤,在為城市提供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以及PPP等模式服務過程中實現遠期和精品級收益。
  以“捨得”化解“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的高風險模式
  在我國當前智慧城市建設中,不少“系統集成商”既從事智慧城市建設規劃,又參與建設項目承包。這種商業模式在業內頗具爭議。
  孫尚志說,自己曾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集成商,也曾捨不得可觀的集成項目規模和收益,但國家法律法規不允許“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的具法律爭議和風險的項目運作模式,必須有“舍”才能“得”。我們選擇“舍集成商模式”而“得發展商模式”也是深入而痛苦的選擇的。畢竟“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現在看來,所有智慧城市建設的參與者都是需要有“舍”有“得”的。政府“舍”得投入必要資金建設智慧城市基礎,會得到管理、服務能力的提升和高質量招商引資帶來的豐厚回報。集成商“捨棄”或有法律法規爭議的項目形式,會得到規範客觀的綠色收益。百姓和民眾“捨得”傳統的社 會活動方式,會得到建成智慧城市帶來的信息服務的便捷與幸福。
  孫尚志又說, 同時政府也需要“捨得”投入,投資於培養具有長遠發展建設的政府管理和服務能力、環境和土壤。“政府決策者和管理者‘捨得’必要基礎的智慧城市能力建設、資源和系統規劃的投入,就會得到幾何級數的豐厚回報和管理效益的提升”他說。
  以作為國家創建智慧城市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的上海浦東為例,其智慧城市試點項目政府直接投入20億元,已經帶動吸引民間資本投資智慧城市產業300多億元,投入產出比達到1:15;同樣是十大智慧城市建設典型案例的吉林省四平市,在試點項目創建以來,政府融資投入1.5億元後,首期就將帶動吸引了民間資本投資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農業等項目6-8億元,投入產出比達到1:5。
  “發展商服務模式”決定智慧城市建設成功關鍵
  自2009年“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來,全球已有600多個城市開始建設“智慧城市”。在我國,當前確定的試點城市達到241個,試點政策涉及住建部、工信部、科技部、中國工程院等多個政府部門。為應對資源環境與經濟增長的矛盾,“智慧城市”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探索。
  國務院參事牛文元曾表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有154個城市提出要建設智慧城市,規劃投入建設資金超過1.5萬億人民幣?但是真正能夠體現智慧城市內涵,以及智慧城市建設最基礎內容的,目前一個也沒有看到?
  智慧城市的建設熱潮已經到來。在各地爭相建設下,“發展商”模式的六大特點使之成為未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催化劑”?
  首先,“發展商”模式將實現行業多贏?“智慧城市的“集成商”模式已成為紅海,二十幾家巨頭公司競爭非常激烈,”孫尚志說,這導致地方政府頂層設計不易突出地方特色,難於形成“一城一策”、投融資不合理、引資不健康、項目實際效能發揮有限等問題突出,使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看似有局部亮點,卻難成大氣?相比之下,“發展商”模式不僅對政府負責,保障服務質量,更給行業其他企業帶來機會,讓智慧城市的建設者和項目參與者實現共贏?
  第二,“發展商”模式將法律和政府決策風險降到最低?孫尚志說,當前不少從事智慧城市建設的企業在做規劃設計時又進行項目建設,按照政府財政程序,這種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的方式面臨著法律風險。但在“發展商”建設模式下,項目建設從第三方角度監控,不僅保障了公平公正的建設而且避免了政策風險。
  第三,推動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體系良性發展。“發展商”模式將智慧城市分為三個層次,最基層為各個委辦局建設的信息系統,實現對城市中專業系統的運行管理;中間層是“雲存儲大數據中心”,可將各個信息系統的數據進行整理﹑解析和挖掘;最高層為“城市運行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城市的整體統籌?孫尚志說,這種方式可以避免由單個部門主導智慧城市建設的局面,調節部門利益糾紛。
  第四,將智慧城市打造為“一把手”工程?由於部門利益和權力割據,智慧城市信息孤島﹑系統協作一向是行業面對的棘手問題?在“發展商”模式下,智慧城市成為城市的“一把手”工程,數據互聯互通矛盾在“一把手”面前大大減少?“以市長的思維﹑企業的視角﹑百姓的感受”作為管理和服務基礎,成為“發展商”的特色?
  第五,節約資金和減少系統風險?當前智慧城市建設中,不少委辦局的信息系統都不重視後臺建設,在缺少“災備”的情況下,面臨數據丟失和損毀的高風險,而在“發展商”模式中智慧城市的集中運行﹑資源共享不僅節約了財政資金對信息系統的投入,提高了系統的利用率,同時完善了數據安全保障?
  第六,體現數據價值?通過“智慧城市運行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對數據收集﹑解析和再利用,將複雜的數據轉化為對城市管理有價值的財富?
  孫尚志最後說,“舍與得”的邏輯關係,成就了北京昊天智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也成就了公司作為”發展商”服務的吉林省四平市的智慧城市建設,也成就了中標四平智慧城市建設的的公司,也必將成就四平市民的便捷生活和幸福感。公司正在求“舍”中發展,在多個城市踐行者服務,將“舍”與“得”進行到底,發揮自身及公司優勢和經驗,開放合作。在為政府、企業、百姓服務的同時,實現發展與進步。  (原標題:“捨得”間看“發展商”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關鍵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w58pwel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