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走近江蘇路21號,立在眼前的是一座形似古堡的建築,與周圍林林總總的建築略有不同,令人過目不忘。屋頂如倒扣著的碗,將樓體包裹得很嚴實。窗戶挺多,但都很狹長,有點像碉堡的孔洞,甚至假三樓的挑窗極像碉堡中的機槍掃射孔,這些都增加了主人的神秘感。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房主並不是一位軍人,而是一位學者。小樓建於1936年,大小房間十七間。當年,朱石仙用已故丈夫趙霞蓀生前四十年教書遺款購置。不知是因為主人平生謹小慎微,喜愛躲在暗處,還是故意想隔離周邊公館門前政要們迎送客人的喧嘩,設計這樣的樓房,可謂煞費苦心。建築設計的確是一門藝術,不經意間,三三兩兩的細長窗洞,將戶外陽光吸引入內,全然沒有刻板之感,相反倒增加了幾分情趣。在有限的空間內營造出無限的境界,這既是設計者的成功,也體現出主人的用心。從條屏似的窗戶向外眺望,公館區風光盡收眼底。這裡幾乎成了各國住宅的展覽館,各種風格的建築幾乎是一夜間拔地而起。從1930年左右開建,到1940年的十年間,公館區大興土木、一幢幢別墅拔地而起。在這段歷史里,南京匯聚了各領域的飽學之士。不過,作為學者的趙霞蓀生前並不寬裕,妻子朱石仙用丈夫教書遺款購下此屋,表明她對丈夫的追思,也給這棟小樓增添了許多文化價值。蔡震文/繪  (原標題:趙霞蓀公館造型像古堡  妻子用他教書遺款購此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w58pwel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